說明:如果您有任何疑問或想咨詢其他業務請撥打電話 400 685 0732
全網監測海量數據按需發布監測預警
實時把握輿情動態精準追溯信息源頭
近年我國數字經濟發展不斷取得新突破,據中國信通院相關數字經濟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45.5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9.8%。
3月5日,在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方面,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著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臺經濟發展。
據五節輿情監測系統顯示,近七日內全網相關話題聲量達20萬,于3月6日達到輿情熱度峰值引起廣泛關注。
圖源:五節輿情監測系統
國家網信辦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1年)》顯示,2017年至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27.2萬億元增至45.5萬億元,總量穩居世界第二,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之一。
由于數字經濟的價值日益顯現,我國陸續出臺《“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等綱領性和規范性文件,對發展數字經濟進行了部署。
今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對中國未來數字建設的發展目標、前景規劃和具體方略作出全面部署,其中涉及數字科技、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安全等多個領域。
“數字經濟”自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及至今,已多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今年報告也提及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
在業界看來,數字經濟聚焦兩個點:一個是數實融合,另一個是平臺經濟。
據中經實時報報道,經濟學家、增量研究院院長張奧平對記者表示:“數字化已成為企業創新發展的‘基礎設施’。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數字經濟的發展是由產業數字化支撐,而產業數字化則是由企業數字化轉型得以實現。”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快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著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
張奧平指出,這些不僅是數字經濟時代國家實現創新驅動戰略的具體支撐,更是擺在企業面前“真金白銀”的政策紅利。伴隨著未來創新驅動戰略的逐步深化,政策面對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支持力度仍會不斷加大。
有專家分析指出,支持平臺企業發展,能夠有效提振民營經濟和提供更多就業,從而實現經濟發展、內需擴大等多重目標。同時,數字化已成為企業創新發展的“基礎設施”,伴隨著未來創新驅動戰略的逐步深化,政策面對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支持力度仍會不斷加大。
支持平臺經濟發展
據北京商報報道,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表示,平臺企業當前主要作用是配置資源和提供就業,支持平臺企業發展,能夠有效提振民營經濟和提供更多就業,從而實現經濟發展、內需擴大等多重目標。當前針對平臺企業的專項整治工作已經結束,平臺企業的問題基本得以解決,此時正是釋放平臺企業活力,來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實現數實融合的最佳時機。
聚焦數字化轉型
北京市工商聯副主席、振興國際智庫理事長李志起認為,首先要更加重視產業數字化問題,各地要結合自身產業特色和資源,選擇不同突破方向,運用數字技術提升競爭能力。其次是要積極推動更多場景開放,比如在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數字政務等重要領域推出更多政府采購項目,以需求助推產業取得更大進展。
夯實兩大基礎
《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中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橫向打通、縱向貫通、協調有力的一體化推進格局,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到2035年,數字化發展水平進入世界前列,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大成就。
對于這一規劃,盤和林認為,推進數字中國體系的建立,首先需要推動橫向打通和縱向貫通,建立渠道,推動實現互聯互通,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體系。李志起同樣認為,數字中國建設需要整體規劃,也需要重點突破、有序推進。
全國人大代表、九三學社中央法律委員會主任閻建國:建議盡快出臺《數字經濟法》。
制定《數字經濟法》,建立數據產權制度;利用財政支持數字產業,突破“卡脖子”技術;治理數字經濟,需要社會多方共建。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系統性布局仿生機器人及汽車產業。
加快發展仿生人形機器人:扶持科創產業鏈,加強核心技術聯合攻關;構建完善汽車數據安全管理體系,讓數據成為社會生產力;發展汽車文化:適度放開汽車改裝限制,與文旅產業相結合。
全國政協委員、知乎創始人周源:打破學術壟斷,推動全民共享“數據紅利”。
網絡數據庫市場存在不合理現象;知識開放日趨成為全球共識;建言打造國家知識生態體系。
全國政協委員、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曹鵬:加快產業數字化,推動傳統實體企業躍升發展。
加大政策力度,支持新型實體企業創新發展;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推動傳統實體企業向新型實體企業躍升發展;鼓勵新型實體企業參與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助力中小企業“上云用數賦智”。
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讓行業享受AI紅利,讓每個人都有AI助手。
構建以領軍企業為主體產學研合作的創新體系,加速跟進和追趕國際前沿水平;
積極推動認知智能大模型在教育、醫療、辦公、人機交互和AIGC領域的行業示范應用和規模化價值落地;
支持面向大模型研發和服務的人工智能國產軟硬件技術底座;
加大力度投資建設公共算力平臺,設立使用平臺的揭榜掛帥機制;
構建國家數據資源平臺,支持戰略科技力量站在國家數據資源平臺上加速認知大模型的研發和產業化;
鼓勵產業基金參照OpenAI和微軟等股東的投資協議新模式。
全國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勁波:促進傳統地產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
加快房企數字化步伐;擴寬房企融資通道;支持家政服務數字化提升。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農工黨上海市委副主委張英:建議上海設立數據國際合作試驗區。
對標DEPA等數字經濟規則,設立高標準規則集成的數據國際合作試驗區;完善場景牽引下的數據流動機制和規則;創設面向國際數據合作的關鍵基礎設施,增強國際間連接能力與算力協同。
數字經濟近年得到迅速發展,屢屢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不僅提高了傳統產業的效率,同時催生新興產業崛起,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從大環境來看,我國發展數字經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其一由于我國網民基數龐大使得數字市場規模巨大,其二我國5G基站建設規模全球領先,而今著力推進6G網絡研發也將有利數字經濟發展,其三我國數字企業數量眾多,且在競爭力上也具有優勢,由此可以看出數字經濟在未來也勢必將會成為國民經濟總量的主要貢獻來源。
說明:如果您有任何疑問或想咨詢其他業務請撥打電話 400 685 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