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如果您有任何疑問或想咨詢其他業務請撥打電話 400 685 0732
全網監測海量數據按需發布監測預警
實時把握輿情動態精準追溯信息源頭
從羅爾的營銷事件,聊聊當我看到一篇刷屏文章時,我是怎樣做、怎樣判斷的。
1、是的,在花了 1 小時,查看羅爾先生過去 2 個月寫的文章后,我把他近發的幾篇文章定性為營銷事件。
2、一般人在沒搞清楚一件事前,是不會輕易轉發文章的,除非,文章傳達的情緒足以蓋過讀者對真相的判斷。所謂情緒,包括:愛國、反日、同情、憎恨、食物等。你可以看到,經常有些文章會說某種食品不,很多人盲目轉發,很多時候,權威機構并沒有證明這種食品是確實不的。
3、同情,也是如此。我們天生對弱勢群體或受傷群體是抱有同情的,比如當我們看到一張照片,一個穿著破爛的老大爺和一個法拉利車主在爭執,很多人會首先認為是車主欺負老大爺。但實情可能是這個老大爺碰瓷。在沒有搞清楚來龍去脈之前,這些人因為天生的同情,轉發了文章。
4、要判斷一篇文章是否為炒作,要看文章是否為作者帶來目的的轉化。比如,如果目的吸引關注,他肯定會在文章里想法設法讓新讀者關注公眾號,比如放置公眾號二維碼。羅爾先生近期的文章,幾乎每篇都放置了公眾號二維碼,哪怕是「抒發」愛女之情的文章。
5、這些年,我看過不少網絡求助的帖子,因為求助者對公眾是陌生的,為了獲得公眾的信任,他們一般會拿出各種證據或找權威機構背書。比如,我患病了,我沒錢醫治,我可能會找一個專門的公益機構幫我籌集捐款,因為這個機構對公眾可能并不陌生。
6、如果不找權威機構背書,大多數人會選擇展示各種證據。比如,我又患病了,又沒錢治療,我會把我的病歷、醫院收據、我的銀行賬單,甚至我的所有財產公開。因為,當我到了沒錢治療,走投無路的時候,我會選擇豁出去,以獲得更多信任。
7、反觀羅爾先生,在過去 2 個月的文章里,他并沒有在任何一篇透露他的收入、醫療的收費等。作為一個老媒體人,他顯然知道平白無故地讓陌生人捐款是很難的,所以他選擇了打同情牌。讀者被情緒感染了,不去查究事實,在大多數轉發者眼里,他們寧可信其有,也不多動一點腦筋。
8、很多營銷操縱者都利用了人性這點弱點,去制作病毒營銷文章。你一定記得「不轉不是中國人」,你一定知道很多網齡較短的長輩經常在朋友圈轉發各種「震驚了!……」之類的文章,道理是一樣的。
9、羅爾先生在寫了那篇爆文之后,和一家公司達成了協議。說以后寫關于他女兒的文章,都發在這家公司的公眾號,大眾每轉發一次,這家公司都給他女兒捐款一塊錢。理性地去看轉發這件事,1塊錢買一個真人轉發貴么?挺貴。但這些真人是極容易被操縱且容易轉化為粉絲的人,假設有 50% 的人會變成這個公眾號的粉絲,算下來,2塊錢一個粉絲貴么?不貴。
所謂的獨立思考能力并不難。當看到一篇刷屏文章,當看到長輩給你轉發一篇雞湯文時,思考5個問題:
里面說的事是真的嗎?權威媒體和權威機構有報道嗎?作者的背景值得信賴嗎?文章里的圖片是真的嗎?在 Google 以圖搜圖能找到同樣的但在不同主題下的圖片嗎?
文章有沒有關聯利益者?如果有,可能是誰?他會如何受益?他的受益路徑是否足夠短?
文章里的邏輯對嗎?用樹形的結構去分析,每一條論據,都能證明論點嗎?
拋開情緒,文章說的內容真的值得轉發嗎?
換位思考,如果我是作者,我寫這篇文章可能會什么目的?作者過往寫過什么文章?他是否意圖通過文章達到某種目的的轉化?
希望,這個少點套路,多點真誠,多點獨立思考。真的。
說明:如果您有任何疑問或想咨詢其他業務請撥打電話 400 685 0732